子夏易传

作者:佚名

状态:完结


阅读    加入书架


  简介:中国古籍,作者卜子夏。《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撰。  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温县)人,孔子学生,为莒父宰。孔子死后,到魏国讲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历史教训,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观点’,李克、呈起都是其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就是由他传授下来的。学术界历来主张,此书为后人伪撰,而托附于子夏名下,《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其伪中生伪,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书”。《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二卷本,其实是魏晋间大兴《易》学之风时为当时人所伪撰而流布于世。据《唐会要》载“开元七年诏”,当时因《子夏易传》无传习者,遂令儒官详定,刘知已认为,此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至梁阮孝绪《七录》始有著录,作六卷,或云韩婴作,或云丁宽作,而至为,可疑。司马贞认为,刘向《七略》有《子夏易传》,但其书久佚,晋荀勖《中经簿》有《子夏易传》四卷,或云丁宽,是其已怀疑非子夏所撰。因此,唐玄宗采纳了刘、司马氏的建议,而停止向学校颁行。代宗以年,此本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佚本。今所传十一卷本,始为晁说之《传易堂记》所著录,其称“今称《子夏传》者,乃唐张弧之《易》。据此,则今本应是张弧伪撰。弧为唐末人,曾官大理寺评事。其书以王弼《周易注》为底本而说以义理,所说义理,大致上以儒家“王道”的社会政治思想与《周易》经文相附会。迨朱彝尊作《经义考》,证以陆德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周易集解》及王应麟《困学纪闻》所引诸条目,则于今本全无,知张弧伪撰之书又遭后人增削伪纂,并又多衍出一卷,为十一卷。因此,今本《于夏易传》不但不是子夏所撰,亦并非完全为张弧所撰,云其出自众家之手,可谓不诬。二本虽为伪造,但其内容却有—定的参考价值,孕含了较多汉唐时期的《易》学思想,《四库全书总目》云“案说《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书”,故其对研究、探讨《周易》古义,二本参稽,仍为它书所不可替代。二卷本除为马国翰所辑外,《汉学堂丛书·经解·逸书考》中亦有考辑。今本则有《四库全书》本,《通志堂经解》本及《学津讨原》本等。……

目录

卷一·乾下乾上 卷一·坤下坤上 卷一·震下坎上
卷一·坎下艮上 卷一·乾下坎上 卷一·坎下乾上
卷一·坎下坤上 卷一·坤下坎上 卷一·乾下巽上
卷一·兌下乾上 卷二·乾下坤上 卷二·坤下乾上
卷二·離下乾上 卷二·乾下離上 卷二·艮下坤上
卷二·坤下震上 卷二·震下兑上 卷二·巽下艮上
卷二·兑下坤上 卷二·坤下巽上 卷三·震下離上
卷三·離下艮上 卷三·坤下艮上 卷三·震下坤上
卷三·震下乾上 卷三·乾下艮上 卷三·震下艮上
卷三·巽下兑上 卷三·坎下坎上 卷三·離下離上
卷四·艮下兑上 卷四·巽下震上 卷四·艮下乾上
卷四·乾下震上 卷四·坤下離上 卷四·離下坤上
卷四·離下巽上 卷四·兑下離上 卷四·艮下坎上
卷四·坎下震上 卷四·兑下艮上 卷四·震下巽上
卷五·乾下兑上 卷五·巽下乾上 卷五·坤下兑上
卷五·巽下坤上 卷五·坎下兑上 卷五·巽下坎上
卷五·離下兑上 卷五·巽下離上 卷五·震下震上
卷五·艮下艮上 卷五·艮下巽上 卷五·兑下震上
卷六·離下震上 卷六·艮下離上 卷六·巽下巽上
卷六·兌下兌上 卷六·坎下巽上 卷六·兌下坎上
卷六·兌下巽上 卷六·艮下震上 卷六·離下坎上
卷六·坎下離上 卷七·繫辭上 卷八·繫辭下
卷九·說卦傳 卷十·序卦傳 卷十一·雜卦傳

声明:小说屋所收录作品,收集于互联网,如发现侵犯你权益、违背法律的资源,请立即通知我们。

小说屋©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