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本草

作者:佚名

状态:完结


阅读    加入书架


  简介:《食疗本草》,食疗专著,3卷。唐代孟诜撰,张鼎增补改编。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一般认为此书前身为孟诜《补养方》,张鼎补充89种食疗品,又加按语(冠以“案经”,或作“谨按”),编为本书。共载文227条,涉及260种食疗品。诸品名下,注明药性(温、平、寒、冷),不载其味。正文述功效、禁忌及单方,间或论及形态、修治、产地等。首载菠薐、胡荽、莙荙、鳜鱼等食蔬。尤以动物脏器疗法与藻菌类食疗作用之记载引人注目。所录食疗经验多切实际,药物来源广泛,充分顾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区性,为唐代较系统全面之食疗专著。原书早佚,敦煌曾有残卷出土,近代有辑佚本。  据残卷所录,原书采用朱、墨两色分书。如药名、各方前的“又”“又方”及分隔句段的圈点皆用朱色书写。所载药物按类编排,药名下注药性(温、平、寒、冷),不注药味;次载功效、禁忌及单方等,其间或夹有药物形态、修治、产地等论述。有些药条内容被“案”或“案经”字样分作前后两部分。残卷中的“案经”,在《证类本草》中均作“谨按”,一般认为此下文字系张氏增补。书中收载了不少当时本草文献未载之食药,如鳜鱼、鲈鱼、石首鱼、胡荽、白苣、绿豆、荞麦等。又记述了动物脏器疗法和藻菌类植物的食疗作用。所录波斯石蜜、高昌榆白皮等,反映了亚洲中部地区使用食疗品的情况。在醋、杨梅等十几种食疗品的论述中,还涉及到食物疗法的地区性。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及多食、久食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时有记述。如云河豚“有毒,不可食之,其肝毒杀人”;安石榴“多食损齿令黑”等。还提出妊、产妇的饮食宜忌,以及某些影响儿童发育和不适宜小儿食用之品。对食品卫生防护亦有相当认识。……

目录

卷上盐 卷上石燕 卷上黄精
卷上甘菊〈平〉 卷上天门冬 卷上地黄〈微寒〉
卷上薯蓣(山药) 卷上白蒿〈寒〉 卷上决明子〈平〉
卷上生姜〈温〉 卷上苍耳〈温〉 卷上葛根
卷上栝蒌(瓜蒌) 卷上燕子(通草)〈平〉 卷上百合〈平〉
卷上艾叶 卷上蓟菜(小蓟) 卷上恶食(牛蒡)
卷上海藻 卷上昆布 卷上紫菜
卷上船底苔 卷上干苔 卷上香(小茴香)
卷上荠 卷上酱〈温〉 卷上青蒿(草蒿)〈寒〉
卷上菌子〈寒〉 卷上竹(蓄) 卷上甘蕉
卷上蛇莓 卷上苦〈微寒〉 卷上槐实
卷上枸杞〈寒〉 卷上榆荚〈平〉 卷上酸枣〈平〉
卷上木耳〈寒〉 卷上桑 卷上竹
卷上吴茱萸〈温〉 卷上(食茱萸)〈温〉 卷上槟榔
卷上栀子 卷上芜荑〈平〉 卷上茗(茶)
卷上蜀椒秦椒〈温〉 卷上蔓椒 卷上椿〈温〉
卷上樗 卷上郁李仁 卷上胡椒
卷上橡实 卷上鼠李〈微寒〉 卷上枳
卷上(榧)子〈平〉 卷上藕〈寒〉 卷上莲子〈寒〉
卷上橘〈温〉 卷上柚 卷上橙〈温〉
卷上干枣〈温〉 卷上软枣〈平〉 卷上蒲桃(葡萄)〈平〉
卷上栗子 卷上覆盆子〈平〉 卷上芰实(菱实)〈平〉
卷上鸡头子(芡实)〈寒〉 卷上梅实(乌梅) 卷上木瓜〈温〉
卷上楂子〈平〉 卷上柿〈寒〉 卷上芋〈平〉
卷上茨(乌芋、荸荠)〈冷〉 卷上茨菰(慈姑) 卷上枇杷〈温〉
卷上荔枝〈微温〉 卷上柑子(乳柑子)〈寒〉 卷上甘蔗
卷上石蜜(乳糖)〈寒〉 卷上沙糖〈寒〉 卷上桃人(仁)〈温〉
卷上樱桃〈热〉 卷上杏〈热〉 卷上石榴〈温〉
卷上梨〈寒〉 卷上林檎〈温〉 卷上李〈平〉
卷上羊(杨)梅〈温〉 卷上胡桃〈平〉 卷上藤梨(猕猴桃)〈寒〉
卷上奈 卷上橄(橄榄) 卷中麝香
卷中熊 卷中牛 卷中牛乳〈寒〉
卷中羊 卷中羊乳 卷中酥〈寒〉
卷中酪〈寒〉

声明:小说屋所收录作品,收集于互联网,如发现侵犯你权益、违背法律的资源,请立即通知我们。

小说屋©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