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简介:《孟子与万章》是《孟子》通过与弟子《万章》讨论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所存疑点,阐释伦理之道——君道、臣道、师道、友道,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重大问题的记载。 孟子在《万章》篇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知人论世、以意逆世等,涉及为人处世的诸多原则。南先生在讲授时采用一贯的“经史合参”、融会百家的方式,旁征博引、贯穿古今中外地对这些概念和原则给予了精辟的阐释。南先生指出,《孟子》的文字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机锋,读《孟子》时要结合《春秋》和《战国策》,知悉其中所涉历史背景。他将《万章》与《礼运篇》、《论语》等儒家经典相互发挥,阐扬儒家学说精髓,并将其中的哲理、甚至整个儒家学说与其他学说、教义进行比较,分析《孟子》对人类文化的深远影响。……
作者:佚名
简介:《孟子》今存七篇,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从《离娄》开始,属于孟子的下半部分。南怀瑾先生从孟子的哲学精神以及维持传统文化的精神方面入手进行解读,认为《离娄》继承了孔子著春秋的精神,具体而微、深入又广阔地阐释了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 南先生指出,《离娄》重点论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处之道,说明了君王者治国施政的最高修养境界至诚,为人臣者、高官厚禄者的责任——能格君心之非,为人师者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的职责——促成完整的人格,为子女者事亲尽孝之道——守身,即坚持一种人品、行为的标准。此外,还讨论了君子修养的目标,即“自得”以恢复“赤子之心”。南先生特别指出,后世学者对孟子多有误读,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什么?朱熹认为是“贫不仕”、“陷父母于不义”,他则反对此说,认为应依孟子本文,理解为不能事亲、不能从兄。再如“不得罪于巨室”,并非向土豪劣绅恶霸低头,而应理解为民主政治的运作要注重沟通意见、不可得罪政党和大众民,意等等。……
声明:小说屋所收录作品,收集于互联网,如发现侵犯你权益、违背法律的资源,请立即通知我们。
小说屋©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