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简介:《节义鸳鸯冢娇红记》(简名《鸳鸯冢》、《娇红记》)是明代孟称舜创作传奇(戏剧)。 该剧讲述书生申纯访母舅王文瑞,与文瑞之女娇娘一见钟情,诗札酬和,密约成欢。申父遣媒向王家提亲,为文瑞拒绝。后申生科考连报佳音,文瑞乃许申生与娇娘婚事。巨宦帅节镇之子欲娶娇娘,文瑞竟将娇娘改许帅公子。申生与娇娘痛诀。娇娘不久病亡。申生自缢,被救,又绝食而死。申、王二家遂将二人合葬,二人之魂化鸳鸯双飞冢上。 该剧曲词音韵和谐,宛转流畅而又饱含感情,既富文采又无雕琢之痕。 该剧题材来源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元人宋梅洞曾将它写成了传奇体小说《娇红记》,长达两万余字,以漫长的篇幅、曲折的情节展示了委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明朝初年,刘东生将小说改编为杂剧《金童玉女娇红记》,但增加了神仙道化的色彩。刘东生也是浙江人,是孟称舜的同乡前辈,他的杂剧当然为孟称舜所注目。在前人创作基础上,孟称舜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以这一题材,写了他的第一部传奇《节义鸳鸯冢娇红记》。……
作者:佚名
简介:《混唐后传》又名《绣像薛家将平西演传》、《绣像混唐平西传》、《大唐后传》署“竟陵钟伯敬编次,温陵李卓吾参订”,当是清人伪托。前面内容为薛仁贵、薛丁山父子平西故事,后面内容与《隋唐演义》如出一辙。 此书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演述的历史事件及主要人物,基本上取材自《资治通鉴》,虽是稗史小说,却有助于读者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其二,从唐史中截取了武则天、韦皇后、杨贵妃的故事为梗概,杂入其他零散的历史轶事编纂成书,故事集中,寓意明确。原书封面题《绣像薛家将平西演传》,序题“混唐后传”,目录题“绣像混唐平西传”,版心镌“大唐后传”。前面内容为薛家将平西故事,后面内容与《隋唐演义》如出一辙。 《混唐后传》又名《混唐平西演传》,小说联缀诸说部而成,书叙唐太宗至肃宗年间,武媚娘入宫,薛家将征西,武则天、韦后、杨贵妃、梅妃等唐宫秘闻及安史之乱经过。小说杂采正史、传闻、神鬼为一体,对清代以唐朝为题材的小说产生了影响。……
作者:佚名
简介:《绘芳录》又名《绘芳图全录》、《红闺春梦》。 《绘芳录》写祝柏青、陈小儒、王兰、江汉槎等金陵名士与名妓的故事。其中祝柏青与名妓聂慧珠相恋,虽中探花,但因父亲反对,无法娶慧珠为妾,以至慧珠最后忧郁而死。其他三人应试得官,身居显位后,各娶昔日所眷恋名妓为妾。最后,四人辞官归隐金陵,陈小儒所生四子均登显位,众名士皆富贵盈门,簪缨累世。《绘芳录》虽属狭邪小说,但它有别于一般以狎妓为主要内容的同类小说,不仅写了名士和名妓相恋,而且着重写了名士身为朝廷达官重臣,不以娼优为贱,不以娶妓为辱,反而盛赞娶妓归隐后的风流生活,因此颇具特色。小说文笔流畅,艳而不秽,其中描写祝柏青与聂慧珠的恋爱悲剧,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但情节头绪过多,不善剪裁,缺乏概栝,平淡无奇。 此书根据光绪四年(戊寅,1878)上海申报馆仿聚珍板本排印,首有是年12日自序,参校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此书在点校时,错字均予校正;文字颠倒的予以改正;衍文经删,脱漏酌补;有的词语、人名,原书前后不一,均予以统一;第31回写宴饮填词、词牌前有“右调”二字,此书改为横排,“右”改为“上”,以合文意。小说通过祝柏青与聂慧珠的恋爱悲剧,描写了名士与名妓相恋,而且着重写了祝柏青虽身为朝廷达官重臣,不以娼优为贱,不以娶妓为辱,反而盛赞娶了聂慧珠归隐后的风流生活,颇具特色。……
声明:小说屋所收录作品,收集于互联网,如发现侵犯你权益、违背法律的资源,请立即通知我们。
小说屋©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