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传



作者:佚名

《列女传》作者刘向。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全书共七卷。作者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著,因此,目前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处会标注佚名。也有人为认为,现在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


阅读

梁山泊同窗琴书记



作者:佚名

简介:《梁山泊同窗琴书记》用泉州话演述流行于闽南的两大民间文学之一的仙伯英台故事。越州诸暨县南庄富翁,为掌中珠女儿英台择婿,特开放花园,求牡丹花诗为唯一条件。有一青年交出牡丹诗,英台却拒之且不能回诗。因而发愤读书,扮男装携书僮(亦女扮男装)登程,路上遇梁仙伯同乡东庄人,亦将前去杭州跟孙先生读书,倍感亲密。失怙的山伯先提议结义为兄弟。这可证明假装成功,但究竟是女儿身的英台未免处处露出破绽,被呆头呆脑的山伯点出尴尬的场面不止一次,英台终投降在送仙伯回乡路上戏鸳鸯时提出家乡有一妹可以许字,约二八、三七、四六──十日内在家乡见面,收山伯琴书为聘礼。仙伯合计二八、三七、四六为三十天,回到家乡时,英台已由其父纳同乡富家马俊厚聘了。仙伯病倒,幸得塾师大学士孙卓保荐仙伯为越州府知府,封英台为守礼恭人,收局。……


阅读

两晋秘史



作者:佚名

简介:《两晋秘史》据序,知编者实即序作者雉衡山人。雉衡山人名杨尔曾,字圣鲁,雉衡山人为其号,浙江钱塘人。或疑此本之序为五十回本武林刊《东西晋演义》所有,则此书编撰者未知谁何了。……


阅读

乐育堂语录



作者:佚名

简介:《乐育堂语录》是清朝道咸年间,即约公元1841年到1860年之间,道门大真人黄元吉先生为门下弟子在“乐育堂”讲解丹法之教学问答也。……


阅读

老子河上公注



作者:佚名

简介:《老子河上公注》是现存成书较早的,影响较大的《老子道德经》注本,相传为河上公或河上丈人新撰,原注不分章。河上公注的特点在于它的注文简洁清晰,意境空灵。其注《老子》文,重在解释老子意旨,每每以极简单的语言阐说《老子》义理,同王弼注一样,没有字词考证。说理透彻,平铺直了。语言朴实流畅,平易近人。在诸多道典中又是一种风格。……


阅读

老学庵笔记



作者:佚名

  简介:《老学庵笔记》是南宋陆游创作的一部笔记,内容多是作者或亲历、或亲见、或亲闻之事、或读书考察的心得,以流畅的笔调书写出来,因此不但内容真实丰富,而且兴趣盎然,是宋人笔记丛中的佼佼者。  《老学庵笔记》是以其镜湖岸边的“老学庵”书斋得名的,书斋的命名乃“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  此书是放翁晚年作品。它记载了大量的遗闻故实,风土民俗,奇人怪物,考辨了许多诗文、典章、舆地、方物等等。其突出的特点,一是所录多属本人或亲友见闻,二是特别关心时亊人物,三是所述人事多有议论褒贬。  清代文学家李慈铭认为该书“杂述掌故,间考旧文,俱为谨严,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称之为“亦说部之杰出也。”……


阅读

兰闺恨



作者:佚名

简介:《兰闺恨》中国古代典籍,作者徐枕亚,其中收录了作者的诸多旧体诗作品。……


阅读

快心编传奇



作者:佚名

  简介:《快心编传奇》成于清顺治末或康熙间,为清代早期的一部著名世情小说。书中围绕着石、柳、凌、张四对青年人的恋情故事,对清初的社会生活,展开了广泛的、多层次的描写。  叙凌驾山遭陷害而倾家荡产,流落途中遇李丽娟,一见钟情,定下婚约。石佩珩杀死恶霸地主全家,投奔李安抚军中为先锋官,与受恩图报的山村少女裘翠翘结为夫妻。柳俊背弃不义之主后成为军官并娶主帅义女为妻。小说以这三对姻缘故事为主线,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这在才子佳人小说中甚为少见。有清课花书屋刻本、申报馆排印本,近有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排印本。……


阅读

快士传



作者:佚名

《快士传》,全书十六卷,即十六回,有清代刊本,书署“五色石主人编”。作者即《五色石》、《八洞天》的作者徐述夔(1701?一1763?)。书中写出了科举落榜文人的种种心态,表现出作者的一定胆识。同时,本书情节复杂,结构严谨,语言也较流畅,堪称佳作。


阅读

亢仓子



作者:佚名

  简介:《洞灵真经》即《庚桑子》,或称《亢仓子》《亢桑子》,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发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唐天宝中尊为道教四子真经之一。  亢仓子以为,道乃万物本根。《亢仓子·全道》曰:“物也者,所以养性也。今世之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是故圣人之于声也,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捐之,此全性之道也。”又称:“故圣人之制万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全矣。神全之人,不虑而通,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志凝宇宙,德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为全道之人。”这就是要达到一种清静无为的自然境界,超脱一切荣辱得失的思虑,容身于道中,从而获得至真之道。  “道”也是有高士之道,“人主之道”。“咽气谷神,宰思损虑,超遥轻举,日精炼仙。”此为高士之道,就是要修己悟真体道。又曰:“清心省念,察验近习,务求才良,以安百姓。”此乃人主之道,人主要能很好地进行统治,主张不用人事或贪欲等来破坏自然规律,要按道为政,不用谋略欺诈,不加重人民负担,由此争取人民的拥护,争取政治上的胜利。亢仓子还注重“得人心”的政道方法,《政道》篇谓:“政烦苛则人奸伪,政省一则人醇朴。”  他这种对于政治的看法,加入很多内容,皆与《老子》之旨相合,故为道教一并崇奉。此外,《亢仓子》也肯定了阴阳间的客观性,以为阴阳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包含的,指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并肯定对立双方可以转化,指出“阳气盛变为阴,阴气盛变为阳。”“天道极即反,盈则损,物盛则衰,日中而移,月满则亏,乐终而悲。”其中充满辩证思想的光辉。  洞灵真人颂咏吴筠:亢仓致虚极,潜迹依远岫。智去愚独留,日亏岁方就。乡人谋尸祝,不欲闻俎豆。尚贤非至理,尧舜固为陋。……


阅读


声明:小说屋所收录作品,收集于互联网,如发现侵犯你权益、违背法律的资源,请立即通知我们。

小说屋©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