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遗山集



作者:佚名

简介:《元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是元好问诗文集,最初由严忠杰在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编录成集,张德辉类次,前有李治、徐世隆二序,后有杜仁杰、王鹗二跋,诗文共四十卷。元刻中统本《遗山先生文集》收诗1280首,编为十四卷,只分体不编年。这是最早的遗山集,也是元好问诗歌在后世得以流传的第一文本和载体,它确定了遗山全集系统的收诗数量、编排顺序,至明代李瀚重刊本、清代华氏本等均沿袭此制,元刊本现已不可见。……


阅读

元诗选



作者:佚名

  简介:《元诗选》是清代顾嗣立编选。分初、二、三集,初集六十八卷,二集二十六巻,三集十六巻。每集之中,又以十天干分为十集,但实际都只有九集(无癸集)。乾隆末年,席世臣、顾果庭整理订补,嘉庆三年(1798年)完成《元诗选癸集》(无专集诗人2千多家)、《补遗》(对原来三集中的三百家加以补充)。  顾氏生前编好并刊刻一部分,另一部分未编完的残稿,由其再传弟子席世臣与顾氏曾孙顾果庭共同整理补订,历时十年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付刻。此书每编包括100位诗人的诗集,三编合附见者共选录元代诗人340家。另有癸集收2300多家,其中籍贯时代不明者420家,共收作家2600多人。《元诗选》为保存元诗最丰富的总集。书中所收录各家都有小传,并附评语,对于研究元诗,颇为有用。书有宋荦所撰序。乾隆时又有顾奎光汰选的7卷本《元诗选》,但所择不精。……


阅读

袁氏世范



作者:佚名

《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篇。《睦亲》凡60则,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具体分析了家人不和的原因、弊害,阐明了家人族属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涵盖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处己》计55则,纵论立身、处世、言行、交游之道。《治家》共72则,基本上是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甚至还有置办田产,要公平交易;经营商业,不可掺杂使假;借贷钱谷,取息适中,不可高息;兄弟亲属分割家产,要早印阄书,以求公正免争;田产的界至要分明;尼姑、道婆之类人等不可延请至家;税赋应依法及早交纳,等等。……


阅读

元曲大全



作者:佚名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阅读

元剧西游记



作者:佚名

  简介:《西游记》杂剧写唐僧西天取经故事,计六本二十四折,结构宏大且较为完整,为元杂剧中的宏篇巨制。  杨景贤的《西游记》不论在艺术成就或者在杂剧体制的革创造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成为后来吴承恩所著《西游记》长篇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中华民族文学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  在元代后期曲坛上,杨景贤的《西游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品。它第一次将民间流传的唐僧赴西天取经故事敷演成六本二十四出大型连台本杂剧,围绕取经过程塑造了以孙悟空为典型代表的一组充满神奇色彩和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戏剧舞台和古典文学人物画廊,展示了元末文人带有市民化倾向的审美创造能力,为神魔小说《西游记》的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

元和郡县图志



作者:佚名

  简介:《元和郡县图志》,宰相李吉甫创作的一部唐代中国地理学专著,“元和”二字源自成书于813年,元和八年。  本书对古代中国政区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是保留下来的中国最古的一部地理学专著,架构最善。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舆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


阅读

游宦纪闻



作者:佚名

简介:《游宦纪闻》卷帙虽不多,仅十卷计一百零八条,但所包括的内容,却很广泛。举凡当代掌故,逸闻轶事,风士人情,文物鉴赏;以及艺文,小学,考古,历法,术数,医药,园艺等方面,均有所论及。而又注重实际,不尚空谈。……


阅读

永嘉八面锋



作者:佚名

简介:《永嘉八面锋》卷末有明宏治癸亥都穆跋,谓宋时常有版刻,第云永嘉先生。考陈傅良、叶适当时皆称永嘉先生,相传此为傅良所撰,或曰叶氏为之。今观其间,多傅良平日之语,其为陈氏无疑云云。案《宋史》傅良本传,载所撰有《诗解诂》、《周礼说》、《春秋传左氏章指》行於世,不载此书。其为果出傅良与否,别无显证。然观其第二卷中称今之劝农,不必责於江浙,而当责於两淮,大江以北,黄茅白苇,荟蔚盈目。又称太上皇朝隅官为民害,太上皇毅然罢之。第三卷称国朝熙宁中,则固确然为南宋书。其鲁桓不作鲁威,犯钦宗讳。魏徵不作魏证,犯仁宗嫌名。……


阅读

涌幢小品



作者:佚名

  简介:《涌幢小品》共三十二卷,始撰於万历三十七年(1609)春。天启元年(1621)冬完稿。初名《希洪小品》﹐寓意仰视洪迈《容斋随笔》。後筑木亭名涌幢﹐意指海上涌现出佛家的经幢﹐形如时事变幻好比昙花一现的意思﹐书沿其名。  《涌幢小品》为明人笔记。朱国祯(?~1632)撰。国祯字文宁﹐浙江乌程(今吴兴)人﹐万历年间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记载明朝掌故﹐大而朝章典制﹑政治经济﹑徭役﹑仓储备荒﹑清军勾补﹑遵化冶炼技术﹐小至社会风俗﹑人物传记。其中有关明代中叶戴冠﹑王守仁﹑沈周﹑吴昂等人的琐闻逸事﹐叙述相当生动﹔对於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隆庆﹑万历以来的农民起义﹑兵变及王朝佐﹑葛贤等领导市民抗税(见城市民变)等史事﹐叙述颇具条理。作者熟悉明代之事﹐所记多质实可信。最早有明天启年间朱氏家刻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了铅印本。……


阅读

益智录



作者:佚名

  简介:《益智录》是一部模仿《聊斋》的短篇小说集。清解鉴撰。共十一卷,收短篇小说一百三十馀篇,约二十万字。各家书目均未见著录,仅见于(光绪)《山东通志·艺文志》。所引李佐贤《石泉书屋类稿》载《益智录序》称其“远绍《搜神》、《述异》、《齐谐》志怪之编,近仿《聊斋志异》之作,笔墨虽近游戏,而一以劝惩为主,殆主文谲谏之流欤”,可见当时《艺文志》编者也未见原书,因而据李佐贤《类稿》所载,仅列其名而已。作者标书名《益智录》,殆要借此益人神智,有裨世教也。……


阅读


声明:小说屋所收录作品,收集于互联网,如发现侵犯你权益、违背法律的资源,请立即通知我们。

小说屋©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