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简介:《大智度论》(梵文:Mahāprajnāpāramitā?āstra,英文:GreatTreatiseonthePerfectionofWisdom),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亦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摩诃般若释论》、《大智度经论》、《大慧度经集要》,古印度佛教大德龙树菩萨(约三世纪)撰,是大乘佛教中观派重要论著。 《大智度论》,是由龙树菩萨所造,姚秦弘始四年,鸠摩罗什于长安逍遥园中西明阁上创译,至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乃讫。《大智度论》堪称龙树菩萨晚年名著,为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巨著。鸠摩罗什译本共一百卷,最初三十四卷是“大品般若初品”之注释,其后各卷则是节译,如果全部译出,或将超过千卷之数。《大智度论》全书所引经典极多,为理解大乘佛教之重要论书,对佛教学说、思想、用例、传说、历史、地理、实践规制、僧伽等解说甚为详细,所引经典、论书包含原始佛教圣典、部派佛教诸论及初期大乘之“法华”“华严”等诸经典,堪称“佛教百科全书”。[1] 汉译出后,慧远认为译文“繁秽”,曾加以删削而成《大智论钞》,并撮其要旨,详加阐述。谓“其为要也,发轸中衢,启惑智门,以无当为实,无照为宗。无当则神凝于所趣,无照则智寂于所行。寂以行智,则群邪革虑,是非息焉;神以凝趣,则二谛同轨,玄辙一焉”。 此论未发现有梵本,因此关于作者和发现的时间,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作者:佚名
简介:《饬终须知》(chìzhōngxūzhī)(又名《临终须知》),是《饬终津梁》的白话本。书中讲述如何临终关怀,帮助往生。 《饬终须知》妙真法师监定,释世了敬述 世间最悲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死亡。对于死亡的事情,没有一人不知道,也没有一人可能免。若是只知道死亡是悲哀痛苦,而不知去求修学佛法,出离三界,永免死亡,此岂不是空劳悲痛,无所利益?纵能求得法门,如不契机,有修无证,而仍在六道轮回,此也岂不是空劳悲痛,无所利益?于是我佛释迦世尊,在三千年前,于大集经中,早已说明:‘末法时代,亿亿个人,单仗自己戒定慧的力修行,少有一人能够除尽烦恼业惑,得证圣位道果;只有依信愿念佛法门,兼仗阿弥陀佛本誓愿力,求生西方,则可尽得度脱生死。’又莲宗第十三祖苏州灵岩印光大师说:‘九界众生,离此念佛法门,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念佛法门,下不能普利群生。’当知佛祖彻底悲心,深怜悯念我等末法时代众生,善根浅薄,智慧陋劣,不识时机,错用法门,有修无得,空费心力,误了一生,故为此说。……
作者:佚名
简介:《成唯识论》(梵文:Vij?āptimātratāsiddhi),又名《净唯识论》,简称《唯识论》。由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揉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的佛教论书。是中国唯识宗立宗的主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祖师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想。 玄奘糅译印度亲胜、火辨、难陀、德慧、安慧、净月、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分别对《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10卷。传说玄奘留学印度时,曾广收十家注释(每家各10卷),并独得玄鉴居士珍藏的护法注释的传本。回国后,原拟将十家注释全文分别译出,后采纳窥基建议,改以护法注本为主,糅译十家学说,由窥基笔受,集成一部。……
声明:小说屋所收录作品,收集于互联网,如发现侵犯你权益、违背法律的资源,请立即通知我们。
小说屋©为您服务